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变革 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变革   教案第2页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提出问题:当时在人们的名字中出现了"牛""耕"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牛耕在当时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为人们所向往的。

  史书中记载了这样的生产情况:"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样的记载反映了怎样的生产状况?

  个体小农生产已经开始取代了大规模的强制性的集体耕作,新兴的地主阶级和个体小农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阅读课文,将战国时各国的改革情况归纳表格。

诸侯国 改革家 魏国 李悝 楚国 吴起 韩国 申不害 齐国 邹忌 三、 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其统治,发展生产,掀起了改革风潮。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

  秦孝公为什么会重用商鞅进行变法,指导学生表演"商鞅舌战群儒"、"立木取信"的故事。

  前356年,变法开始。

  1.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提问:具体怎样实施?这项措施会产生什么效果?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

  2. 奖励生产。

  重视农业生产,这项措施产生了什么结果?

  3. 奖励军功

  这项措施的效果怎样?但是,它又触动了什么人的利益?

  4. 承认土地私有。

  这项措施保护了哪个阶层的利益?它又引起了哪个阶层的不满?

  5. 推行县制。

  通过这项措施,加强了诸侯国君的权力。

  6. 统一度量衡。

  看插图《商鞅戟》、《商鞅方升》,帮助学生了解统一后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