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每个10 m内的平均速度不同,那么我们在求平均速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一物体以v1=4 m/s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后到达A点,在A点停了5 s后又以v2=6 m/s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后到达B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求平均速度时用公式=求,其中s是物体运动的位移,t是运动相应位移所用的时间。
2.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因为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3.平均速率是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不要错误地认为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
活动与探究1:1.答案:有两种比较的方法:一种是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如要发生1 m的位移,蜗牛所用时间最长,猎豹所用时间最短;如在1 s 的相同时间内,蜗牛的位移最小,猎豹的位移最大,所以猎豹运动得最快。
2.答案:发生位移大的物体不一定运动得快。首先,从v=看,若在相同的t情况下,s越大,v才越大。如果没有明确t的情况,s不能唯一确定v的大小。再者,v=只是速度的定义式,而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位移大小无关。是因为物体运动才有了位移,不是因为有了位移才有速度。
3.答案:1 km/h=1 000 m/3 600 s,1 m/s=3.6 km/h。
4.答案: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公式v=,其中t没有方向,所以v和s同向,即速度和位移同向。
迁移与应用1:AC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由甲地到乙地和由乙地到甲地的位移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2)速度的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速度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速度有正方向、负方向,分别用"+""-"表示。当为正方向时,一般不带"+"。速度的正方向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自己规定,有时也隐含在题目之中。例如该题中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 km/h,为正值,隐含着从甲地到乙地的方向为正,所以返回时速度为负值,故B、D错误。甲、乙两地距离为:36×2 km=72 km,所以返回速度为=-28.8 km/h=-8 m/s。
活动与探究2:1.答案:用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的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答案:不相同。(1)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等于多个速度大小求平均值。
(2)求平均速度时,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只需找出初、末位置间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即可;速度的平均值只是单纯计算平均值;两者在数值上一般不同(个别特例巧合),不能拿速度的平均值当平均速度。
迁移与应用2:答案:(1)对应的平均速度可由v=计算,其数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