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在讲课之前我们先看一幅《红岭高架桥》图片引入:交通线路的修建需要考虑的因素。
学生说出一些:
教师分类: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冻土等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资源、科技、生产力水平等
在众多自然因素中,地形的影响最为突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多媒体展示章节标题)。 导学
从身边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先来看看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密度有什么样的影响?
给出我国地形图和交通图
活动1:看图分析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我国交通线路密度的特征。
比较两幅地图,能否说出我国地形和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联系。
结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小,地势低平地区交通线路密度大,而地势崎岖,地势高的地区交通线路密度大。
过渡:不同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影响程度不同,在历史上进入川渝地区,主要依靠南北两条线路,其中北线剑阁蜀道有"剑门天下险"之称,那它究竟有多险,我们来看一幅图片。
给出四川省历史上交通形态《栈道》图片。
看图思考:为什么要修建这样的道路呢?
引出活动2:
给出《四川省地形》图,找一名同学阅读教材P92页活动,结合教材上内容分析四川省地形特点。
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上,四川省交通线路又是什么样的呢?
给出《四川省交通线路》图,结合《四川省地形》图,分析四川省形成这种交通线路形态的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
结论:在四川盆地内,交通线路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小,布局时主要考虑将城镇连接起来,盆地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镇密集、建设难度小,所以线路多,呈网状分布;而川西高原的交通线路布局要考虑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度,多沿山谷延伸,沿线地区人口少,经济活动程度低,城镇少,建设所要资金多,技术难度大,所以线路少,呈线状分布。(可以分析一下每种因素的具体影响)
用表格给出结论:最后得出蜀道不再难的原因。
结合四川省交通线路布局时考虑的因素,总结一下交通线路布局时遵循的原则?
交通线路在布局时遵循的原则: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下面我们以青藏铁路的修建为例,来看一看其他自然要素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和解决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交通线路的布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操作一下。
应用练习:具体线路选择问题。(学生分得出结论)
课后作业:利用周末,调查你所居住地区的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特点,以小论文形式分析地形对当地的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掌握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观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