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画 ③他改变了唐代以浓艳绘画的习惯 ④体现了诗与画的有机融合 ⑤以水墨画出意境高远的山水画 ⑥所以,苏轼给出了最好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③⑤①⑥②④ B.②④⑥③⑤①
C.③⑤①④②⑥ D.②④③⑤①⑥
解析:首先注意各句中重要关联词和指代词,如"并且""所以""他";然后根据语句间关系确定顺序。
答案:C
二、阅读能力培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新城道中(其一)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春景图和想象中的农家春耕图,借此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轻松欢快的情趣。
6.元代方回和清代纪昀(晓岚)都批评该诗的颔联的比喻"颇拙""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就此联加以分析,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同意。颔联以"絮帽"比喻"晴云",以"铜钲"比喻"初日",形象贴切。银白和金黄的光色相辉映,是农家日常生活习见之物,以俗为雅,拙中见趣,此不失为佳联。
(二)(2017·全国高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7~8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7.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的能力,具体考点涉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注释可知,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理解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