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进行归纳概括。第三步,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即区域一般分属两类,一类是均质区,一类是功能区。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因而从空间上看,区域有大小之分。
教材以中国、京津唐工业基地和浦东新区为例说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增加感性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如举例说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时,可以中国经济区域为例。中国经济区域分为三个经济地带。地带内部又分为若干经济区,经济区内部又可分为若干工业基地,工业基地中又分为若干工业城市,工业城市内部再分为若干工业区。
在分析了上述区域空间尺度划分案例之后,建议让学生针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本省地理,进一步认识尺度也具有相对性。
活动建议:
1.学生读图,通过读图发现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信息:①中国汉语划分为七个方言区;②各个方言区的区域空间大小不一;③各个方言区都有特定的分布地区。
问题:①各方言之间有什么区别?②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方言区?
2.结合上述问题,让学生讨论"活动"中的问题。
问题可进一步延伸,如"说说方言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方言是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形成的。造成封闭的原因主要是区域间高山或其他地理事物阻隔。因此,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少,也是方言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关于区域"整体性"特征的教学建议:
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所以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
教学中,可举例说明地理区域的整体性。
例1:举一个学生所在市县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例子。
例2:教材中的例子,即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地势高"为根本特点,形成"高寒"的区域特征。
阅读图1-1-6"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以地势高这一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引出气温低的另一大特点,再逐步归纳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从而解读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寒"为标志的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读图时,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一步加深对图文的理解。例如,高寒条件下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作哪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