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 教案第2页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二行,但包含的诗意和诗情却十分饱满。穆旦的友人、翻译家王佐良曾评价这首诗:"出现了新的思辨,新的形象,总的效果则是感性化,肉体化......从而使《春》截然不同于千百首一般伤春咏怀之作。它要强烈得多,真实得多,同时形式上又是那样完整。"(《谈穆旦的诗》)与传统的吟咏春天的诗作多好写景抒情不同,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在春天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人的眼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尤其是人的感觉。经过感觉的过滤之后呈现的景致,便显得结实有力。袁可嘉如此概括此诗的特点:"敏锐的知觉和玄学的思维,色彩和光影的交错,语言的清新,意象的奇特,特别是这一切的融合无间。"(《诗人穆旦的位置》)在引导学生读诗过程中,要提示他们格外留意此诗在语词运用方面的特点。

一、语词的厚度和力度。这主要体现在对春天的颜色和形体的描绘上,例如写"绿色",诗人用"火焰"状"绿色"之盛、之逼人眼目,用"摇曳"写出了"绿色"具有动感的形态,倘若换成其他词(让学生尝试一下)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更不消说后面有"渴求""拥抱"两个动词的加强;又如,写花朵的生机蓬勃,用了"反抗"和"伸",也是两个表示形体的动词,它们足以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至于"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更是巧妙地展现了"歌"所负载的双重力量(轻盈与浑沉),这就是王佐良所说的"肉体化"。

二、矛盾方法的运用。参考后面"有关资料"中郑敏"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的相关论述,了解这首诗通过"矛盾"的语言组织来形成艺术感染力的特点。例如,第二节中"紧闭的肉体"与青春期蓬勃的活力、"泥土"的滞重与"鸟的歌"的轻盈以及"点燃"与"无处归依"等,均构成了矛盾,这无疑增强了诗句的张力与密度,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借助于郑敏概括的"穆旦的语言只能是诗人界临疯狂边缘的强烈的痛苦、热情的化身。它扭曲、多节,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几乎超载,然而这正是艺术的协调",进一步领会这首诗的语言魅力。也可以再找穆旦的其他诗作来读。

三、某些句式的欧化。现代新诗受西方诗学影响很大,表现之一是句法的因袭。像这首诗里的"当......"句式、"如果"这一关联词、"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的倒置用法,都可看出西诗影响的痕迹。还可以了解穆旦对文言和旧体诗词语言的拒斥,不用"陈旧的形象或浪漫而模糊的意境",而强调用"非诗意"的辞藻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