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历史上 第7课 辛亥革命(川教版导学案)
八年历史上  第7课  辛亥革命(川教版导学案)第3页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案) 学生活动(学案)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孙中山的图像,中山路、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的录象短片。(用直观图像、以学生熟悉的人物图像和身边熟悉的地名引入课题。)

请学生思考:这些路名是怎么得来的?它们和孙中山有什么联系?孙中山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首先来了解孙中山。

19世纪晚期的中国处于一个多事而又动荡的时期。中国不断遭受到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倍受欺凌和积贫积弱的中国现状激发起了各阶层民众寻求国家和民族出路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旧知识,使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的神州大地上孕育、产生了。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板书)

请同学们迅速自学教材,并分别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孙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他早期的革命活动吗?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思考问题,初步形成对孙中山的认识,并了解孙中山观点立场的变化,总结出孙中山建立的两个革命组织。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

1.兴中会的成立(板书)

孙中山为筹划革命,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孙中山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先生建立兴中会的目的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有什么区别?孙中山先生决定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想法合理吗?为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在关键处用追问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讲解。)

戊戌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的被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了没落的清王朝已然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和统治中国的工具,它已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敌人。种种救国方式的失败也证明了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中国才有出路。孙中山由主张维新变法转变为主张革命就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老师就势引导学生得出事物在不断发展的观点。)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为实现其革命理想而矢志不渝地努力着。随着清政府腐朽统治的加剧,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和兴中会性质相同的革命团体。革命形势日益发展,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革命行动此起彼伏。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

2.同盟会的建立(板书)

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联合其它革命组织,共同建立了同盟会。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老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同盟会的性质、纲领和成立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教师解释十六字纲领的含义。)

你如何看待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呢?理由是什么?(教师设问,引起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主张和见解,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虽然它的民族主义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虽然纲领里有着局限,但是它毕竟反映了一个先进阶级的政治要求,反映了当时时代的潮流。它的提出成为向封建王朝发起战斗的号角。同盟会的成立鼓舞着、感召着更多的仁人志士投入到颠覆满清王朝的洪流中,极大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阅读下列有关清朝社会危机的材料:

民谣:"三月四月旱,五月六月乱。七月八月烂,九月十月换。"

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席卷全国各地各民族,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变大体可以概括为: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为求食用盐而导致的城乡骚乱、会党农民起义、罢工斗争、兵变、学潮、反对教会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等等①。

四面楚歌的清王朝政府已是风雨飘摇,濒临崩溃。

二、武昌起义(板书)

播放有关武昌起义的视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并请学生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1.武昌起义(板书)

武昌起义在革命士兵的努力之下,很快就获得了胜利,而后,武汉三镇都被革命党人所掌控,这一年是旧历的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获取胜利呢?面对这些为民族而起,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逐一得出结论,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武昌起义的胜利,震惊了清政府,也震动了大江南北。

(多媒体课件给出各省先后宣布起义独立的顺序表,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清政府的统治顷刻间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成立(板书)

1911年底,独立各省代表云集南京,谋划筹建一个全新的政府,他们公推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上"各省代表为什么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问题。)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请同学们阅读"史海拾贝"。(也可请一学生朗读。)

从这则资料中,我们看到了孙中山什么样的品质?(教师对学生进行优秀品质和人格的教育。)

新政府诞生后做了哪些事情呢?它代表谁的利益呢?(引导学生归纳出定都、改元、制定法律等几个方面的知识,并且认识政权的性质。)

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纪年换算法,随后当堂解决课后的"学习测评",巩固知识。)

新兴的中华民国建立了,可是满清皇帝却仍然在位,中国的南北还没有统一,新生的中华民国应该如何建设?这是孙中山先生所朝夕忧虑的事情。(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小字。要求学生了解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

袁世凯用欺骗的方式获取了政权,使中国从此进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我们不禁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扼腕叹息。于是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了,可是也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你怎么看呢?(引起全班同学讨论。)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战胜并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是成功的。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没有能彻底地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一个也没有完成,反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窃取了政权,与最后的成功失之交臂。但是无论如何,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激烈争论,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客观辩证看待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意识。

四、归纳总结

武昌起义的销烟早已散去,但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已然成为了一座历史丰碑。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带着我们一起回顾这一激昂而又沉重的历程。(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知识。课件给出练习题,巩固知识。)

五、布置作业及思考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不明白的做好标记。)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 年,孙中山在 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 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 召开,大会选举

为总理,通过的纲领是 、

、 、 。

3、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 、 、 三大主义。

4、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 年 月 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 ,夺取枪支弹药。

2、 年元旦,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选到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 ,结束了

,使 。

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 窃取了。

5、1912年2月12日, 下诏退位。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1、 让学生制成简表,比较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

2、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史感悟: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

A、北京 B、 夏威夷 C、 纽约 D、 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

A、1894年 B、 1905年 C 、1898年 D、 1901年

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

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 新青年》

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

(1)民主 (2)民族 (3)民生 (4)民权

A、(1)(2)(3) B、(2)(3)(4) C、(1)(3)(4) D、 (1)(2)(4)

5、武昌起义发生于( )

A、1911年 B、1910年 C、1912年 D、 1913年

6、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 )

A、1911年 B 、 1910年 C、 1912年 D、 1913年

7、建立起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是( )

A 、 袁世凯 B、左宗棠 C、宋教仁 D 、 段祺瑞

8、武昌起义中,起义军首先攻占的地区是( )

A 、南京 B、武昌 C、汉口 D 、汉阳

二、材料分析: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孙中山

请回答:

(1) 孙中山所预言的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这场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在领导力量上有何不同?

(2) 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终成"燎原之势",即出现一个高潮。你认为这个高潮是什么?其结局可谓失败,你认为失败在哪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

孙中山与中山装

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见的衣服之一,它的创始人就是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赶到西装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衫等又不能充分表现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他就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把立领改成直翻领,前面开四个口袋,每个口袋上各家加一个"倒山形"笔架势的袋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山装的基本样式。这套衣服一经孙中山提倡,就很快受到欢迎,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