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2.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c)
(1)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2)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克己复礼",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5)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c)
(1)对中国
①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③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世界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名师讲解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传统文化。
2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五、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b)
(1)师从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敬重老师,但不盲从,被誉为学园的头脑。
(2)离开学园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成为博学家。
(3)教师生涯:马其顿国王聘其为亚历山大王子的私人教师;在雅典东郊创立"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