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器材安装,进行合理、规范的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三思而后行",注意实验逻辑性、合理性及其相关注意事项,而且确保准确,并巡视全场,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实现实验。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参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先松手,再开打点计时器电源;有的同学则反之。哪种好?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处理。
教师指导:1. 如图2-1-2所示舍掉纸带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点。
2. 若从起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
学生回答:。
3. 用直尺分别测量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填入下表。通过观察、思考,看看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教师指导:相邻的距离之差是一个定值。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是判断一个直线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依据。
4. 根据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测量中间的计数点1、2、3、4的瞬时速度,把各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教师点拨:求计数点瞬时速度公式举例:,T =0.1s。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40 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通过各计数点的速度(cm/s)
(四)做出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学生活动:做出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教师指导:运用图象来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这是一个难点,作图象时要标明横纵坐标轴代表的物理意义,选择合适的标度,以各点瞬时速度v为纵轴,时间 t为横轴,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学生作出的图象,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学生活动:根据图象得出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师提问:你根据小车的 v-t图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1. 时间增加相同的,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即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