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长安晚秋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长安晚秋 教案第1页

《长安晚秋》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许多诗人以诗歌和诗中佳句赢得声名,留下佳话。"红杏尚书":宋代宋祁《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字"闹"境界全出,他时任工部尚书,人称"红杏尚书"。张三影:张先,宋代诗人。有三句诗"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风絮无影"为名句,人送此号。贺梅子:宋代贺涛因《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得名。鲍孤雁:张炎《解连环·孤雁》中有名句"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称"张孤雁"。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写《和友人鸳鸯之什》别具一格,被誉为"崔鸳鸯"。赵倚楼:唐诗人赵碬因《长安晚秋》诗中"长笛一声人倚楼"得此绰号。

二、作者介绍--"才高命蹇"的诗人赵嘏

赵嘏出生于望门大族,年轻时四处游历。曾为越州(绍兴)刺史、浙东观察吏元稹幕宾。后为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宾。此间,多次进京应试,均未及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会昌二年进士及第。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唐宣宗读赵嘏诗作,认为他借古讽今,不愿委以重任。大中七年,赵嘏任渭南尉,故有赵渭南之称,不久病逝于任所。擅长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胡震亨谓其"才笔欲横,古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

嘏字,山阳人,会昌二年进士。一时名士大夫极称道之。卑宦颇不如意。宣宗雅知其名,因问宰相:"赵嘏诗人,曾为好官否?可取其诗进来。"读其诗,首题秦诗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上不悦,事寝。......嘏豪迈爽达,多陪接卿相,出入馆阁,如亲属。然能以书生,令远近知重。所谓"一日名动京师,三日传满天下",有自来矣。......先嘏家浙西,有美姬溺爱,及计偕,留侍母。会中元游鹤林寺,浙帅窥见悦之,夺归。明年嘏及第,自伤赋诗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帅闻之,殊惨惨,遣介送姬入长安。时嘏方出关,途次横水驿,于马上相遇,姬因抱嘏痛哭,信宿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嘏思慕不已,临终目有所见,时方四十余。(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

四、内容讲析:

1、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思考:"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颔联:写仰观。晨曦初见西半天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这样的使闻者黯然伤神!

思考: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明确:"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