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P36~P37"在阐明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后......却都是建立在这种表现形式上的"一段,回答问题。
4.工人或资本家的一切法律观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骗局,庸俗经济学的一切诡辩,都是建立在什么表现形式上的?
参考答案: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转化为工资的形式。(货币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白白的劳动)
5.在奴隶制度下和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在表面上看来有什么不一样?
参考答案:在奴隶制度下,奴隶的全部劳动都是无偿的;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的劳动表面看来是有偿的。
6.根据上面文字的内容,简要概括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参考答案: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使工资的形式掩盖了有偿劳动和无偿劳动的区别,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三、阅读P40~P41从"在第1卷完成之后"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7.本节选部分第2段末"同时在第一国际的运动走上健全的轨道以前,他不能也不愿意放弃对它的精神领导"中"不能也不愿意"说明了什么?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不能"是客观需要,"也不愿意"是内在意愿,这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了马克思对第一国际的运动的思想和精神的统帅作用。
8."这段话里所流露出来的焦急情绪虽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毕竟并不完全正确。""焦急情绪"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中?为什么说"不完全正确"?
参考答案:"我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像我们这些只能活一次的人,也许会等不及就死去的"。因为"在这样短的期间里是不能写出什么内容充实的评论的",所以作者说"不完全正确"。
9.马克思既焦急地关心"他的书能否成功",但又不愿意在报刊上刊登"耸人听闻的广告",这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学者、思想家的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具有科学和求实的精神。
1."阵痛"部分主要通过引用书信的方式,表现马克思在完成和出版《资本论》过程中所遭受的各种生活磨难。采用这种表现方式有什么好处?
提示:引用书信,塑造真实可信的传主形象。
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为了说明传主在写作和出版《资本论》过程中所遭受的磨难,作者在记述中引用了传主和他的朋友的有关书信。这些书信既体现了传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