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政治试题解题宝典(实用性强)
2009届高考政治试题解题宝典(实用性强)第3页

③认识评价类主观性试题。

 常见设问"如何(怎样)认识或看待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或"评析材料中的经济现象?"

 其解题要领:定性(是什么)--对象的性质判断;分析(为什么)--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结论(怎么办)--我们的态度、做法。

 ⑴把涉及的现象、事物、观点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积极型和消极型

 

 ⑶消极型的处理办法:对于消极现象的认识,从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危害、根治措施的角度展开;对于错误观点,主要说明其错误的表现,或用正确的观点印证其错误。

 ⑷混杂型的处理办法:综合上述两种办法,肯定积极的,批判消极的,两个方面均要从简。

④分析原因类主观性试题;

 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在很多情况下,要将以上三种方案综合起来分析。

⑤措施对策类主观性试题;

 ⑴主体分析: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舆论(新闻媒体、消协等)等四个方面进行做法分析。

 ⑵内容分析:根据设问隐含角度,和材料反映的问题和不足,对应找办法。

 ⑶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办法。

⑥指定原理类主观性试题(略)。

(三)问答题审问技巧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设计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有机联系并统一成一个整体,最终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立意是指试题所确立的主题,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统率着试题设计的各个步骤和要素。情境是立意表达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情境所反映的"焦点"往往直接引出试题的设问。所以,设问一般由试题的立意、情境等自然延伸而来,更重要的还在于,设问直接限定了被试者的回答方向、内容、程度等。这就注定了,科学的解读试题的设问,对于正确的解读试题提供的情景,准确把握试题的立意和考查意图,从而科学的作答至关重要。那么,应当如何解读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限定

就考试大纲要求的课本知识而言,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就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而言,通常是在一个大题下面设几个不同的小问题,分别考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

  【例1】(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在以往的高考中,一个大题的某一小问同时考查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尚无先例,既使是在不设小问的大题中要考查经济、哲学、政治三部分,考生也仍然可以分别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不同的角度回答。

  【例2】针对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并论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

提示:可以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等某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或综合各学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