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第5页

成就名称 时间 作用 科学家 原子弹 1964年10月 反映了新中国20世纪60年代科技发展水平,

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邓稼先 氢弹 1967年6月 战略核导弹 1966年10月 钱学森 东方红-Ⅰ号

卫星 1970年4月 新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杂交水稻 1973年 为粮食增产,为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 袁隆平 "银河"计算机 1983年 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 "神舟"号飞船 2003年10月 中国成为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增强。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双百"方针的产生

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在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双百"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

成果:①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文艺创作的题材、风格得到拓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例如: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②在音乐、戏剧、美术、电影艺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③学术氛围也空前活跃。

2.曲折发展

原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表现:文艺界"百花凋零",戏剧舞台只有八个"样板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大批学术界、文艺界的人士受到不公的待遇。

纠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术界、文艺界清算了极"左"路线;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会议召开,"双百"方针得以恢复。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又迎来了春天。

新发展:文艺重新繁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影视、诗歌、戏剧等争奇斗艳。学术、科学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