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兵车行》教案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兵车行》教案1第3页

1.释"长者""役夫""县官""休"。

2."役夫"不敢申恨,为什么?

3."役夫"还是申恨了,表明什么?

满腹怨恨,但苦于抓夫高压,不敢申恨。但是怨恨太深,痛苦太深,不吐不快。说明役夫所遭受的苦难到了极点,也说明战争造成的苦难到了极点。

4.在内容上与上文哪些诗句照应?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与上文的"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相呼应。

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与上文的"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呼应。由前文的"但云"到控诉,表明了"行人"的悲愤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也忍不住了,也说明战争带来的痛苦已让人无法承受。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1.如何理解这四句话的情感。

现在确实感受到,生男不如生女好。生女还能嫁近邻,生男难免战死埋荒草。在中国这样一个素有"重男轻女"传统的国家,说这样的话,并非一时愤激之语,而是为社会现实所逼。生个女儿,就算出嫁了,好歹还可以嫁给近邻,有个照应。生个儿子呢,只能被征去打战,即便活着,也让家人牵肠挂肚,担惊受怕,更何况凶多吉少。在这里,生儿生女"好"与"不好"的标准,似乎只有一个,即是否能活下来。这种异样的心态,进一步点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苦难。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您没看到吗,自古以来那青海边,遍地白骨没人收掩。旧鬼在啼哭,新鬼在诉冤,每当天阴雨湿,哭声啾啾,真是凄惨!开篇是人哭,终篇是鬼哭,悲惨的场面、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都是"开边未已"导致的恶果。诗人将眼前的生死离别与千百年来无数征人有去无回的事实相联系,使这首诗从更为高远的角度,暗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历史延

三、课堂小结:

1.这是一首讽世伤时的七言歌行,它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

2.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多处使用了民歌的"顶真"手法,诵读起来,累累如贯珠,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

3.寓情于叙事描写,水乳交融。车声隆隆,战马嘶鸣。诗歌一开头就仿佛使我们回到了那连年征战的岁月。一队队身着戎装的穷苦百姓,被官吏们驱赶着奔赴前线。"行人"的父母妻儿,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为亲人送别。无数的车队人群扬起的滚滚尘埃,遮天蔽日,连咸阳桥都淹没了。"爷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

"牵衣顿足拦道哭",千万人的哭声震撼大地直冲云霄,这景象多么凄惨啊!诗人用铺叙渲染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离死别的图画,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这些平实的叙事描写中,字字句句蕴含着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谴责,对广大劳动人们的无限同情,始终贯穿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思想感情。

4.句型灵活,平仄相间。诗人将情节的推进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起来,随着叙述、句型、韵脚不断变化,三、五、七言,参差错落,整齐中富于变化,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全诗八个韵,四平四仄,平仄相间,抑扬顿挫,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