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认识千米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课前准备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学情分析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是哪些?
(2)你能用手分别比画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吗?
在这4个长度单位中,你觉得哪个单位最大?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块橡皮长约4( )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约200( )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约12( )
太原到清徐的公路长大约25( )。
(1)如果学生不会填写,问:如果要测量太原到清徐的公路长,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合适吗?
(2)如果学生会填写"千米",问:你怎么会想到用千米的?
二、 认识千米
1、板书:千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千米又叫公里(板书:公里),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板书:km )。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 )
2.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200米,跑5圈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填空的同时,初步感知不同的长度单位。
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是他们最为熟悉的,是他们看得见,想得到的。通过让学生在亲自体验1千米的活动,有效的把1千米的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传递给学生。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和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