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3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3第2页

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预习检查(注音)(见上)

三、学生质疑 精讲点拨

(一)朗读课文第一节,师生互动疏通文意

1.多媒体范读第一节,学生注意读音字形停顿

2. 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对照工具书解决字词,相互讨论质疑,师指导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属客:劝客人饮酒。属:倾注,引申为劝酒

*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一章。

* 少焉:过了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斗宿和牛宿

*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纵:任凭

* 一苇:喻指苇叶似的小船。 如:往。

* 万顷:极言水面广大。 浩浩乎:广大的样子。

* 冯:通"凭",靠,依托。 虚:太虚,指天空。

* 御:驾御。 遗世:脱离尘世。

* 羽化:道教称成仙为羽化,认为成仙后可以飞升。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山下的江面上泛舟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水面上风平浪静。主人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二)朗读课文第二节,师生互动疏通文意

1.多媒体范读第二节,学生注意读音字形停顿

2. 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对照工具书解决字词,相互讨论质疑,师指导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sù)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 桂棹:桂树做的棹。 兰桨:木兰树做的桨。

* 空明:指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 泝:同"溯",逆流而上。

* 流光: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

* 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贤人。 倚歌:指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 和:伴奏。 舞:使......起舞

* 泣:使......之泣 嫠妇:寡妇。

译文:这时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到:"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萧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萧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思考:一二两节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心情如何?

描绘出抒情主人公泛舟江上、聆听江声的乐趣,写作者和朋友泛游长江,尽情尽兴。(景美--"乐")。

小结: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游赤壁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赤壁赋》,让我们再次诵读,体会文章为我们所描绘的赤壁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朗读课文第三节,师生互动疏通文意

1.多媒体范读第三节,学生注意读音字形停顿

2. 学生自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