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性。同时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资源的展示,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由于地方文化与共性文化知识之间的统一性,学生对理论性文化知识更易产生认同感和对接认知趋势,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了人文素养。
三、学习探究,扩展知识技能
教师:通过对中国及陕西传统文化的感受,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承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1.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基础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疑提问)上述我们提到的这些传统文化,有些已经经历了几千年,为什么历经沧桑仍旧可以保留至今呢?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传统文化的特征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请学生结合前面交流的内容分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一特点。
教师归纳:无论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祝福,京剧、黄梅戏、川剧、等传统曲艺,还是独具一格的泥塑、皮影、社火,都能感受到深深的秦风和浓浓的中国风。"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因为传统的节日激起了无限的乡情,海峡两岸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就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请学生看书继续回归书本知识,落实知识目标)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教师设问:今天,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和古代的"贵和"思想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根据前面的分组探究内容回答
教师归纳:"贵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它讲求浩然正气,而和谐社会是我们对贵和思想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当然,从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内涵可以看出,它继承了贵和思想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从中归纳出基本的知识点,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能落实知识能力目标,同时又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有说服力,增强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