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体会词的音韵美;
2、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3、 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提高诗歌鉴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五七言的近体诗,经过唐三百年无数人的添砖加瓦,已成了一块嚼了无数遍的口香糖,再也难品出新的滋味了。这时,词成了文学的新宠。宋代文人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的《虞美人》(板书课题)
二、复习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有:豪放派、婉约派。
三、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和之:" 汉军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四、作者:
李煜,即李后主,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人赐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首李煜的绝命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五、朗诵:
1.师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2、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3、停顿: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六、鉴赏品味《虞美人》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是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的意象
"莲"既可是爱情的象征,也能指人格的高洁和清爽。
"柳":1.春意的象征 2.摇摆不定的小人 3.谐音"留",送别诗用)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教师明确: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回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水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因作者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的主人对它们的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6、"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的含义指哪些?
"朱颜"指红颜,此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朱颜改"说明宫女们都老了。其实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
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诗句,但都不如此句。
"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7、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他问还是自问?为什么? _____这个"君"就是自己,"问君"就是问自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
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8、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确:有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有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有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有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
--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作者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东风从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眼泪。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此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成为千古名句。
六、 总结全诗。
1、内容;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2、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3、这首词的风格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词风凄丽。
七、拓展:
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愁的无绪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即可。
八、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全词。3、思考下题:
(1)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B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南唐的宫殿)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2)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由实到虚)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