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九)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九)第2页

等。如果对这些熟语的适用对象缺乏了解,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如: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书籍很多,不能指金玉之类,例句中属误用。

4.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有的熟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熟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错误。

例如: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好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词义很重。例句中用在"考生"身上犯了"重词轻用"的错误。

5.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如: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例句中"自惭形秽"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该词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不能再用"感到"一词。

6.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熟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意义上乍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事理不通。

例如:领导者应该在问题未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句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等。

词语的复习是一个巩固积累的过程,在识记时可以把读音、字形和意义的理解应用结合起来,尽量把这个考点放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复习。要按照语文的学习规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生活实际。

某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考试中有些题目就是要求我们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如果不能明辨其差异,自然就难以选出正确答案,备考时必须注意。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后者重在强调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于"病",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重在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均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但后者还多用于形容东西突然消失。

【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都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后者则侧重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