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七部分 选修内容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江苏专版)一轮配套讲义:第七部分 选修内容 专题二十五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7分)

答案 (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探史料

探究 变与不变的哲学--戊戌变法

史料呈现

  史料1 ①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从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康有为辅助光绪推行了百日的维新,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第二,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史料2 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②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史料3 康广仁曾说:伯兄(指康有为)③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张元济编《戊戌六君子遗集》第六册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史料2: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人们意识到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 史料3: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 史料

解读 史料

实证 史料1、2为二手史料,史料3为一手史料。史料1介绍了戊戌变法最主要的措施,史料2阐释了戊戌变法的失败给国人的启示,史料3分析了戊戌变法注定失败的原因 重点

阐释 史料1:戊戌变法颁布一系列新政,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改革科举制;二:精简机构,裁汰冗员。①说明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史料2: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顽固派实力强大,改革措施操之过急,激起顽固派的强烈反对。②说明改良的道路走不通。

史料3:戊戌变法注定不可能成功。③说明戊戌变法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 史料

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维新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由于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过于弱小,且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将改革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因此改革不可能成功。它告诉人们在当时的中国,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必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