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如果仔细体会,可以感到人物的情态历历在目。此外,《孟子》书中还直接叙述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人物情态。孟子进见齐宣王,问起宣王跟庄暴说自己好乐一事,"王变乎色";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如何如何。前一个例子叙述的是脸色,后一个例子叙述的是眼神,用字不多却栩栩如生。孟子向齐宣王说,王不与民同乐而独乐,百姓闻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如何如何。百姓这一连串的动作虽然很细小,却惟妙惟肖地传达出十分丰富的情感内涵。总之,《孟子》一书的文笔是相当有表现力的。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略。
二、结合上一节和本节的有关材料,说说在孟子理想中的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最根本的一点应该是君上与民"同乐"。具体说来,君上"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要做到这一点,"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是一个根本点),而百姓则"亦乐其乐""亦忧其忧"。在这两者之间,君上"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更为根本的。君上做到这一点,就能够赢得民心,成就王业。而即便是天子,如果失去了民心就会失去其民,失去其民就会失去天下,如夏桀、殷纣一般。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参考答案:
1.直,只,仅仅。
2.举,皆,都。
3.偕,一同,一起。
4.非,责怪,非难。
5.省(xǐng),视察。不给(jǐ),不足。
有关资料
1.评"庄暴见孟子"章
孟子开道时君,故曰:"今之乐犹古之乐。"至于言百姓闻乐音欣欣然有喜色处,则关闭得甚密。如"好色"、"好货",亦此类也。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五十一)
如此机锋,如此描画,千古无两。
(《四书评》)
此章亦论辨书说体也,以"与民同之"一句为主。前两"王之好乐甚",暗含起末节"与民同乐";两"齐其庶几乎",暗含起末节"则王矣"。势远神远,而又曲折含蓄,不平直说出。
"可得闻与"以下,若遽接"今王鼓乐"二节,则嫌直促,故又拓开挑拨,引出王"不若与人""不若与众"二语,以含起末节"与民同乐"意,笔意空灵。
"臣请为王言乐"以下,若遽直接"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又嫌直促,故且从效验说起。一开一合,皆在空际盘旋,极腾挪之至,末节方实说出,精神完固。
"今王田猎于此"二节,俱用逆笔则势振,若用顺笔,则平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