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第4页

  以往备课我们可以依靠教参和大量现成的资料,或者遵循一些名家的教学设计思路,但因为本文只是作为补充材料出现,所以从文本分析到目标制定几乎没有任何可依循之处,备课难度大大增加了。所以,备课时我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 了解人物,激发兴趣。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心知识的欲望,而且极其自然地使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上建立起某种联系。小学生读三国,基本上都是读现代白话文的一个个故事,很少能有学生去读原著,因为不好懂,读起来太生涩,便没有了兴趣。我借《孔明智退司马懿》一文,引导学生从白话故事走进《三国演义》的原著,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可谓是站得高,看得远。

  2、 化难为易,给予自信。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古白话文,我意识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知识差距都比较大,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通过读字、读词、读句子,让每个学生自主读,不管是字词,还是句篇,都比较深入,并采取适时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阅读文言文的一个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而了解大意是有法可依的。作为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文言文后,基本上就了解了读文言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字词句多读几遍,碰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课后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猜猜它的意思。这一要求其实是再次告诉学生,以后读文言文时,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才是理解文言文大意最好的方法。

  3、发挥主体,真实感受。

  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在教师教的基础上,自己领悟、体验出来。通过反复读和不断地咀嚼"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浓浓的语文味自然就会荡漾在学生心中了。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只有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看注释,真正做到读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课堂以语文的方式开课,更以语文的方式收课,拓宽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宽度,也是"催化学生阅读名著进程"的一次积极践行。特别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发挥学生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并能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式充分感受孔明"临危不乱、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不足:

  1、 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倾听不够,没能真正的俯下身子和学生交流。

  2、 理解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只顾着自己的案子,没能全面的顾及到学生的切实感受。

  3、 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只是走形式,走过场没能真正地达到朗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