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岳麓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岳麓版)第3页

【考点串讲】

一、"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③阶级关系--"士"阶层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和孙膑)、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

3.意义:①"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1)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办私学。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5)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