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2、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目标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目标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导入示标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当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时,文化、历史就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龙应台
三
导
问
题 学做思一、
出现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
2、政治上,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
3、社会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孔子和弟子画像砖
5、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6、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学做思二、各家学派
一、儒家学派
1、孔子(名丘,字仲尼)
(1)春秋时期鲁国人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子曰:"有教无类。"
5、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2)核心思想
①核心:"仁"、"礼"
A、"仁"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B、"礼"
周礼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②主张"德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③重政治和人事,远鬼神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
--务实
④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A、开创私学
B、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D、《论语》
E、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 主要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 具有进步性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3)、孔子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孟子
通过阅读史料,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孟子的思想: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性善论"
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
3、荀子
(1)"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2)"制天命而用之"
(3)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
史料:有关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 下,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 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的思想:①"仁义"、"王道";②君舟民水;③"性恶论"
*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二、道家学派
1、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1)春秋时期
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
(2)主要思想
①"道"为世界的根本
ⅰ ⅱ
ⅲ 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反者道之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③主张"无为而治"
"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④向往"小国寡民"社会
2、 庄子
(1)、战国时期
与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
(2)、主要思想
①"道"无所不在,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②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三、法家学派
1、代表:李悝、商鞅、韩非等
2、主要思想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顺应历史发展,变法革新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3)奖励耕战
(4)严刑峻法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 影响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四、墨家学派
治国思想:兼爱非攻
学做思三、百家争鸣的意义
2011年曲阜祭孔大典
2011年韩国首尔大学生举行祭孔大典
&诸子百家在世界
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像,以示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孔门弟子"。
在新加坡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在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