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4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4教案第2页

 情景导入:[]

  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

  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圈Ⅱ号的视频,可让学生讨论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说明什么问题?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建造一个脱离地球自然环境而又能让人类休养生息的生态系统)

  因此,人为建造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地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入新课--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

  1、概念

  思考:

  1、你能列举出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和恢复相对稳定的实例吗?

  2、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这样的能力呢?

  首先,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提出"负反馈"的概念,通过课件中草原生态系统兔子与狼数量关系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建构兔子与狼这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模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负反馈的含义。再让学生举例,加强对概念的巩固。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使之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推出:是由于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并强调关键词:保持、恢复、相对稳定、能力。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由此指出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两种能力:"保持能力"和"恢复能力",从而引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关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教学

  利用课件展示森林生态系统和苔原生态系统,通过比较二者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得出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表现有差别的原因。然后再通过对小生态缸、生物圏II号与现有生物圏稳定性的比较,进一步巩固概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那么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否一样呢?是否都可以恢复原状呢?指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即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要视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自动调节能力就会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原状。

  过渡: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为人类造福呢?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课堂检测内容 练习册P57-58页经典研习例题 课后作业布置 课时作业(二十四) 预习内容布置 第五章 人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