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4.2圣雄甘地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4.2圣雄甘地 教案第2页

材料一:世界上存在三种伟大:第一是帝王、首领的伟大;第二是精神、理智的伟大;第三是仁爱、心灵的伟大。--帕斯卡尔。(而甘地应属于第三种的伟大)。

材料二: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罗曼·罗兰

材料三: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伦敦《新闻纪事报》

问:甘地为印度人民做了什么,又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什么,会受到世界人民如此的爱戴与尊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圣雄甘地,走进他瘦小身躯中那颗伟大的心灵。

【讲述新课】

甘地简介: 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人们称他为"马哈特马",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他一生中曾5次遇刺,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刺杀身亡,时年79岁。

圣雄称号的由来:"圣雄"意为"伟大的灵魂",这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

一、独特的思想--非暴力:

1、究"非暴力"之涵

材料一: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甘地

(生归纳:爱的感化)

材料二:人必须有勇气接受多次打击,表明自己虽不还手但绝不退缩,以唤起人的本性,使对方减少恨意,起尊敬之心。--甘地

(生归纳:坚持真理、自我牺牲)

材料三:对我而言,羔羊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珍贵。我可不愿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甘地

(生归纳:仁爱、不杀生)

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涵:

在坚持真理(善、爱)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即反对暴力斗争,主张以仁爱改造社会,采取非暴力斗争的形式。

2、探"非暴力"之因

思考: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来源于何处?

材料一:1869年,甘地出生于印度的一个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世代务商的印度教家庭,家人都是印度教虔诚的信奉者。

材料二:19岁时,甘地去英国学习法律。他在英国不仅学到了大量的法律知识,还阅读了各种宗教书籍。受到基督教《圣经》中"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影响。

材料三:在英国取得律师资格后不久,甘地去了南非。在南非,甘地亲身体验了印度侨民所受到的种族歧视。

学生归纳非暴力思想之溯源:①特定的时代背景(文明英国的殖民统治)、②独特的文化背景(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及国民的生活有深刻的影响)、③成长经历、人生阅历(英国求学、南非工作)、④自身的学养(丰富法律知识、阅读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