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资源分析及教学建议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资源分析及教学建议教案第2页

  

  学生经过必修一中的学习,能够认识到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以及铝具有两性的特点。经过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为比较钠、镁、铝金属性强弱以及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学生交流中应注意:

  (1)实验步骤:固液药品的加入顺序是化学实验技能,有的学生不注意此操作,会发现铝条被粘在试管壁上,理解了先固后液的道理。

  (2)其他感官的感知:目的提醒学生,眼睛不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来源,还可以借助辅助仪器,温度计间接获得信息。温度计测定盐酸反应前后温度不同,每一小组的数值有差异,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反应量对实验的影响意识。

  (3)教师应把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引导到操作规范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分析研究变化的实质、概括得出结论。

  2.挖掘教材内隐性知识,围绕"水能、化学能变化对比示意图"形成问题链。

  

  ①这幅图中以水面高低来示意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能否将其改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②这幅能量变化示意图所代表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依据是什么?

  ③"大坝"的两侧代表什么?将水由低处运向高处要先翻一座"大坝",如果反过来将高处的水运送到低处,也需要翻过这座"大坝"吗?

  水面高低代表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大坝"两侧代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可提醒学生,生活中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但都是要有"门槛"的,需要周围环境提供能量即需要"点燃",大自然能给人类留下这么多的燃料,也同时为这些燃料的燃烧设置了"门槛",这是自然界多么神奇的地方!

  淡化细节、繁杂、僵化,追求核心主题,核心观念的大逻辑。不要纠结体系能量、热量、化学键的能量、物质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利用学生认知的盲区,丰富学生的认知

  放热反应,需要加热并不意味着反应就得吸热。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吗?

  学生的头脑中没有这样的素材储备,此时教师便需演示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吸热反应实验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反应实例--吸热反应也有不需要加热的,此实验可以设计成感知兴趣性实验。

  【实验2-2 冰山雪莲】

实验装置:玻璃棒、塑料奶嘴、塑料杯、上口被剪去的塑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