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4 光的干涉 第1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4   光的干涉   第1课时    教案第2页

  师:好!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关键,那么就请你来分析一下b点与S1、S2两点的路程差。

  生:由图可以看出OO′是S1、S2连线的中垂线,所以b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

  师:那么b点应为振动--(学生一起回答):加强点。

  (教师总结机械波干涉的规律,突出强调两列波的振动情况总是完全相同。)

  师: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具有波动性。那么如果两列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叠加,也应该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并且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的现象。那么这种干涉是一个什么图样呢?大家猜猜。

  生:应是明暗相间的图样。

  师:猜想合理。那么有同学看到过这一现象吗?

  (学生一片沉默,表示没有人看到过)

  师:看来大家没有见过。是什么原因呢?

  [生1]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两个振动情况总相同的光源。

  [生2]可能是我们看见了但不知道是光的干涉现象。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也许是没有干涉的条件,也许是相逢未必曾相识。大家看他们俩谁分析得对呢?

  生:我觉得生1说的不成立,这样的光源很多,像我们教室里的日光灯,我觉得它们完全相同。

  师:好。我们可以现场来试试。

  (先打开一盏日光灯,再打开另一盏对称位置的日光灯)

  师:请大家认真找一找,墙上、地上、天花板上,有没有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现象?

  (大家积极寻找,没有发现,思维活跃,议论纷纷)

  师:看来两个看似相同的日光灯或白炽灯光源并不是"振动情况总相同的光源"。

  [投影图]

  师: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一个点光源分成两束,从而找到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源",成功地观察到了干涉条纹,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推动了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重做这一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

(二)进行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