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对人、事多疑、偏执、不合群的病态心理,看谁都不顺眼
对其他方面:导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形象,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2.走出逆反困境
(1)培养多向思维。它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思路,使我们从偏激的习惯中摆脱出来。(2)设身处地地分析。(3)学会控制情绪。设身处地地分析(4)理解宽容(5)把握自我(6)学会适应(7)坦陈意见(8)主动倾诉
相关链接 克服逆反心理要三治:心治,就是在理解的前提下沟通思想;理治,就是疏导。"法治"主要是上辈对下辈使用的一种方法。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要成长。相互倾听对方,父母倾听孩子心中的困惑和烦恼,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的良心用苦。学校老师也要赏识学生,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
以案说"法" 如何调整学生的逆反心理 (1) 王某,男,14岁,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这位同学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2)甲最主要的行为表现是与父母和老师都难以相处,经常发生冲突、顶撞,而每次发生摩擦后都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行为表现一: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身体不好等各种理由不去上课来对抗父母,使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只好满足他的要求。
行为表现二: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发出声音、打岔,自己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在上思品课时,老师在讲诚信与宽容时说:当别人做错事,要学会宽容他人。他在课堂上就大喊:老师要宽容学生。老师指出如果有问题课后跟老师说,课堂上不能随意乱叫,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的。他就说老师说一套做一套,不会宽容他人。
在一年的时间里,甲与任教他的大部分老师发生过顶撞。他的原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父母和老师都觉得十分头疼的孩子。
辅导方法:(1)家长与孩子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他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4)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其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自己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其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5)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教学反思:学习本框要让学生知道逆反是青春期阶段的正常现象,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教学有一定难度,启发、诱导其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