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的"衣"是否是商品?人们在购物时,主要考虑的是商品是否"物美价廉"。
思考:这"衣"是否是商品?"物美"和"价廉"分别体现了商品的什么基本属性?
探究二:"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思考:材料表明了什么?
探究三:有一个人在步行街摆摊卖衣服,种类繁多,不断地有人来问价,于是他不停的回答:短袖20元,长袖40元,短裤15元,长裤30元......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了标价牌"短袖20元/一件"、"长袖30元/一件"、"短裤15/条"、"长裤30元/一条",于是顾客自己看着标价牌比较各种衣服。
(1)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20元/一件" 叫做衣服的什么?表现的是什么?
探究四:场景1、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带回家。
场景2、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什么要买的",将钱带回家, 过了几天之后,才到集市上买粮食。
思考:(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 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五:理论假设:甲:我们都想拥有一辆汽车,国家多发行货币(纸币),使我们轻松拥有10万元,都能买汽车,多好啊!
乙:还是少发行好,那样汽车价格就会降低,用我现在的存款就能买到汽车了!
请你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知识评价甲、乙同学的观点。
【体系建构】--引导归纳
【课堂检测】--一堂清
一、选择题
1.2016年清明节前后,山东某大型超市的山鸡蛋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种蛋的重量虽然只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