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材料二来看,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答案] 变化:不再认为协约国集团是正义的了,而认识到了其侵略性和强权性。原因: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看到了他们的虚伪,看到了他们侵略的本质。
[结论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探究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史料探究]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0多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具有"世界规模"的原因。
[答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材料二 (一战使)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 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 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