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学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1
2017-2018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学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1第1页

课题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学会判断天体的类型,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

2.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对比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通过对宇宙环境的了解,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第6页第1、2两段,结合下面的材料,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长期以来,人类进行艰苦而卓绝的探索。

  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而恒星远离地球,位于太空这个巨型球体之外。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是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在一定意义上也不过是宇宙的同义语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

  最新发现的类星体位于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40亿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遥远的天体

  1.议一议墨子、托勒密、哥白尼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可见宇宙"的半径是多少。这个数字将来是否会发生变化。

活动二:探究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1.下列是对不同天体的描述,请用直线将二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