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船山思问录》
解读 第一则史料反映了李贽的思想主张,表明李贽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反对盲从孔子。第二则史料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表明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抨击了君主专制。第三则史料体现了顾炎武的主张,表明顾炎武主张注重实学,强调经世致用。第四则史料反映了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表明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主张遵循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问题 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思想的本质。
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史论结合】
史料1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史料2 借书籍的编纂,剪除各种异端......直到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还尚能容纳各书,"直取原文,未尝擅改片语"。然而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就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