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学原创《第16课:诫子书》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教学原创《第16课:诫子书》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1.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词句停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4)集体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教师强调重点词,学生通译全文。

  3.理清层次。

  (1)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面)。

  (3)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

  (4)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点评。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论据略)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