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情”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
高考“真情”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第4页

形式多样。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省份文学类作品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带有明显的探究色彩,赋分多,开放度高,自由度大,对考生的见识面、思维深度、鉴赏水平、表述能力有较高要求。江苏、浙江、宁夏、海南卷等都有此类题型,依笔者所见,宁夏、海南卷中的探究题命题质量最高。

名题共赏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2008年高考宁夏、海南卷

  (正文略)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12.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阅读突破策略

  文学文本类阅读题的解答由于涉及不同文体、不同题型,因此其策略也应随文体和题型变化。从解题过程着眼,我们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扫描:寻获大致印象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把文章整体扫描一遍,把每一段都标上数字。在浏览时,一要看文章的标题,二要看文章的作者,三要看文章的体裁,四要看文章的主旨,五要看文章的注释。其中标题最值得留心,因为它往往包含最重要的核心信息,很多时候通过标题就可以推知文章的题材、意旨、风格,甚至写作手法。如果文章末尾还有注释,也不可等闲视之,注释会标明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根据创作的时代背景可以有效把握文章大意。比如宁夏卷选用的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以后》,我们在阅读时根据读小说的规则来进行,文中共写了鲍勃、吉米和"高个子"三个人物,前两个是主要人物。文章主要写了两人二十年以后的一次约会。文章的结尾同样是"欧·亨利式笔法"--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通过以上快速浏览从而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2.逐段剖析:把准文章关节

  首先我们要善于找寻、揣摩文中关键的词句,进而摄取各部分的主要意思。可以边读边圈点勾画。对文章的首尾两段、独立成段的句子、重复出现的句子、比喻句、设问句、抒情句、议论句要给以特别的关注。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行文主旨要把握准确。就如读《二十年以后》,我们在大致建立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后,不妨进一步解读文中更多的信息:鲍勃和吉米原来是一对好朋友,后来鲍勃成了一个通缉犯,吉米则是一名警察,他们变成了对手。二十年前他们曾有一个约会,出于友谊,二十年后两人都准时赴约了;也出于友谊,吉米发现鲍勃是通缉犯,不忍心亲自逮捕他,而叫"高个子"来逮捕他。这里涉及"情"与"法","私情"与"公理"的对立冲突,凸现了法律的严肃,也彰显人性的善良。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做题就会充满底气。

  3.审读题干:明晰解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