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2页

 生产技术落后。

4、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地理概念:龙门碣石以北是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 塞外两部分。

特点:这一地区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 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划分了哪些经济区域?各经济区域有何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

  做一做 素有"天府"之誉的巴蜀是传统的农业区,它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 江南经济区

  C. 山西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答案:C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南迁的中原人口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原人口的三次大规模南迁的高潮:

 (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大量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在加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二)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

 1、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这样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