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土地制度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的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们,竭尽全力地关注着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不遗余力地抑制工商业,一度自负而蛮横地闭关锁国,......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采取的这些经济政策。
(一)"权"与"税"的考量--土地制度的演变
让学生回忆半坡、河姆渡氏族公社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引出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其中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阐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过程及原因。
铁器牛耕的使用→农业、手工业→私田的出现→井田制的瓦解
商业的发展
∣ ∣ ∣ ∣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讲明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化意识着社会的转型。
历朝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梳理其线索。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起到垦荒的作用,这里可以提起环境问题。
(二)"本"与"末"的角力--重农抑商
1.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实施及评价。通过学生活动、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的教学目标。西汉初年抑制富商大贾的做法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老师总结: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和西汉政府抑制富商大贾的做法,在当时都具有进步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应把它们放在当时的大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去考虑。
2.明清两代的"重农抑商"
此目教学主要通过学生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提炼观点,得出正确结论。
老师总结时应强调"重农抑商"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应辩证的看待,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去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