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及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1.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用厘米测量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
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
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
生2(提出问题):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
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
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