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二 7-3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二 7-3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学案第3页

史料三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思考

(1)史料一,"惨变"的发生是偶然的吗?为什么?

(2)史料一,"惨变"的发生暴露了蒋介石集团的什么本质?

(3)据史料二、三,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5)你认为由此选出的参议员和政府官员,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职权?

答案 (1)不是偶然的。因为:随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国民党反共投降倾向日益滋长;1939年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集团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

(2)皖南事变的发生,暴露出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国民政府,始终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立场。

(3)适合普通群众;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

(4)充分保障了各抗日阶级、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民族和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依靠群众,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严格自律,接受群众监督。(言之有理即可)

【史论归纳】

1.抗战期间,蒋介石集团为何呈现两面性

(1)从外因看,日本的诱降政策,使国民党抗战决心发生动摇。但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国民党又不能放弃抗日政策。

(2)从内因看,蒋介石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是其对内政策的一贯立场。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国民党又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放弃国共合作。

2."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含义及意义

(1)含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普遍采用了"三三制",即在政权人员构成比例上实行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分子和中间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