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难点:
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
2.加速度的应用。
教法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及准确定点回收的实况录像资料,学生观看录像,进入情景。
教师提问:科技工作者能准确地预测火箭的变轨、卫星的着地点,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牛顿运动定律中力和运动的关系,计算得到的。
教师总结: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问题总结出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板书)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5kg,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是0.1,求物体在2s末的速度和2s内的位移。
教师引导分析:
l. 本题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用?
2. FN和G在竖直方向上,它们有什么关系?
3. 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
4. 这个物体做什么运动?
学生思考讨论后作答: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其中FN和G在竖直方向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所受的合力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其加速度一定水平向右,因此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强调:要求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完整解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