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解实验室制取少量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了解催化剂的含义;
2、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3、 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
1、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会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难点:氧气的制取,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
实验准备:
1、 复习仪器的连接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 实验方法: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mL)、坩埚钳、燃烧匙、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新制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氧气的用途
师:从影片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并且来探究它的性质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
二、 提出问题,引导思维
氧气的制取
投影:(1)如果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认为应该用哪套装置?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在实验室可以使用上图的哪种方法收集氧气?说明你的理由。
(3)如果选用C和D都可以收集氧气,那么你认为C和D各有什么优缺点?你如何判断C和D中氧气已经收集满?说出你的操作方法。
(4)连接好B装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出你的做法。
三、动手操作,体验快乐
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亲自动手制备四瓶氧气,并通过实验证明是氧气
投影:1、组装仪器,按照 、 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先向 中加入约0.1g二氧化锰,再向 中加入约15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 在水槽中;
4、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 、 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用玻璃片在
盖住玻璃片,移出水面, 放在实验台上。
(巡视指导,及时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纠正和点拨)
投影:(1)发生装置,选择时要依据 和 ,图A适用于 ,图B适用于 ;
(2) 收集装置,依据收集气体的 和 (或与水反应的能力);
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图 )
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图 )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用 收集(图 )
(3) 气体的验满方法,氧气 ;
拓展:若是二氧化碳呢?
(4) 气体的验证方法,氧气 ;
拓展:若是二氧化碳呢?
四、 探究性质,明确差异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木炭、蜡烛在空气中与在纯氧中燃烧现象相同么?常见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也不燃烧么?若燃烧会有什么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收集到的氧气,来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
1、 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2、 铁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空气中点燃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问题:(1)在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是为了 ;(2)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 ;
(3)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是为了 ;
(3)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是为了 。
3、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问题:判断蜡烛燃烧生成物的实验现象有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五、整理洗刷仪器
六、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
2、 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明显不同?
3、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与同学交流?
观看影片,激起自己动手实验的欲望
回顾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明确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依据氧气的性质,进一步明确收集氧气的方法,并知道各自的优缺点
明确实验过程,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交流讨论,完成有关的问题
动手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体验木炭在空气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动手实验,明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学会通过实验现象判断生成物
洗刷仪器,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根据实验进行交流,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
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巩固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方法,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实验后对制取气体的方法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实验的认识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验现象的差异,比较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通过交流,增强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操作巩固,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