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第二段。
①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蟪蛄 冥灵大椿 彭祖众人 一层:阐明"小知不如大知"之理;
②有什么历史证明?二层:引"汤之问棘"补充印证
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第一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资《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作者引"汤子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大小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补充"未有知其修者"中"修"是何用法?长
其他用法还有: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无论动物、植物、云气,还是人类都不是逍遥自由的;而且万物所待还有"小大之辩"。
(三)分析第三段。
①"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是逍遥的吗?为什么?
明确:虽然有一定的修养和才智,但都被功名利禄所束缚,无法摆脱主客观的限制,就像斥晏等一样见识短浅,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板书]层一:"效比合征"之人有所待;
补充 "行比一乡"中"比"的用法是什么?联合
用法还有: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②挨着(天涯若比邻)③处处(比比皆是也)④勾结(朋比为奸)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
②宋荣子和列子算得上逍遥吗?
宋荣子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但修养还不够(没有忘却)。至于列子,虽然能够御风而行,然"旬有五日而后反",在庄子看来列子"御风而行"是因为"失","五日而后反"是因为"得",一句话是有所待的。
层二:宋荣子、列子也有所待。
补充"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中"数"的用法是什么?拼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