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到唐已属于古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三、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 四、朗读感悟全诗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时间、地点和古寺的环境。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渲染出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含义深刻,意境幽远,富有哲理。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浩然之气,以动衬静。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六、翻译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七、身临其境 感悟诗意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八、诗歌赏析
(一)、首联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 "清晨"二字, 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首联既点题,又突出了一个"静"字
(二)、颔联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禅房花木深"
1、此联由三个意象"径""禅房""花木",组成,用三个形容词"曲""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