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们可以把文章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明确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1-3段):正面阐述维纳斯雕像"必须失去双臂"
第二部分(4-5段):反面论述维纳斯雕像不可不失"双臂"。
第三部分(6-7段):侧面探讨维纳斯雕像只能"失去双臂"。
3、师生共同探讨
问题一:维纳斯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
浏览课文的第一、二部分(1-5段),勾画出你认为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语句。
方法指导:找关键句的过程就是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的过程,筛选信息的方法:注意上下文联系,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关键句、探讨作者的观点,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同学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话。
----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这三句内涵比较丰富,请同学谈谈他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双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有一种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同时这种丧失带来的美感与创作者毫无关系。
教师点评:我们知道艺术效果决定美术作品的命运,我举个例子帮助理解艺术效果,如《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里林黛玉美的不可言说,一旦拍成电影,心中完美的林黛玉却大为失色,看来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的心中,有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符合各自审美对象的林黛玉。这种这就是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