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帕尔默等著《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中世纪后期,蒙古帝国已经崩溃......欧洲商人因为原先由蒙古人强加秩序的地方骚乱迭起而不能再穿越中亚(注:意味着经中亚和蒙古到达东方的北部商路中断)。黑海也因为土耳其人将它改变成穆斯林独占区而向信基督教的商人关闭(注:意味着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达东方的中部商路以及从埃及亚历山大港到红海由海路到东方的南部商路受影响)。另一方面,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裂缝喂养的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32页
此外,有一本书也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那就是《马可·波罗游记》(节选内容略)。当时欧洲人对于这本书的态度十分耐人寻味。一方面相继出现了175个不同语言的版本,受到极大欢迎。另一方面,整个14世纪里,佛罗伦萨街头都有被起名为"马可·波罗"的小丑,说着没有人相信的话以博取众人一笑。不管是相信也好,怀疑也罢,总之这本书极大地助长了欧洲人的中国梦。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物质利益是驱使欧洲人铤而走险的重要因素,但绝非唯一因素。瑞士人说:"如果仅仅为了赚钱而工作,是一种流氓行为"。如果欧洲人仅仅为了钱而去开新航路,那么开辟的恐怕不是文明交往之路,而是"流氓之路"。因此,除了寻求黄金和香料的强劲经济动力之外,还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欧洲人的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