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公开课《十几减6、5、4、3、2》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公开课《十几减6、5、4、3、2》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14-6、12-3,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加上动作提升:知道了总和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对一年级学生,孤零零的算式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把计算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情境中,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导出问题,先看懂图意,找出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显得顺其自然。 

  二、你说我讲

  1.解决"十几减6"。

  (1)选择方法,自主探究。

  谈话:聪明的孩子知道了"还剩几条鱼?"用减法计算,那14-6到底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8。

  追问:为什么等于8呢?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谈话:你能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听吗?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十几减9、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学生可能回答:

  方法一: 先想加法,6加(8)等于14,所以14减6等于8 。

  方法二:先用10去减,10减6等于4,再用4加4等于8。

  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先用10减6呢 ?

  教师提升: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先去减,剩下的数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方法三: 连续去减。把6分成4和2,先用14减4等于10,再用10减2等于8。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14-6等于多少,大家再联系前面所学的十几减9、8、7的知识,想一想它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课件呈现前两个信息窗中的15-9=6、 15-8=7和信息窗3中的 14-6=8的题组,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