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
辨析"木叶"含义,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核心问题前半部分是落实文本分析,感知课文的核心内容,在体验过程中过渡到后半部分,也就是辨析"木叶"只是一个举例,而根本在于由此体会到中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达成体验目标。最后进行反馈写作,在体验中实现第二个结果性目标。
二.教学实施设计
(一)教学环节
提出问题
1.由前文《咬文嚼字》导入,回忆该课告诉我们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而本文可以看做是上文的一个典型例子。
2.可以先就木叶请学生说说看法。或者用枯叶与绿叶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直观感受,再引导到诗歌对该词的运用上来。
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图片的颜色大体说到颜色不一样,绿色、枯黄;生机勃勃、枯萎等相关词语。可以板书并以此作为引入下一环节的契机,看作者为何议论诗人们喜爱"木叶"这个词语。
就此,提出核心问题:辨析"木叶"含义,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解决问题
(一)结合前面学生的表述,阅读1段,思考木叶为何成为诗人们钟爱的对象。
引导梳理分析:
1."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那么"木叶"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树叶-----为何诗歌中基本不用树叶呢?----都简单称之为叶,而保留了木叶的用法----也就是并非文字洗练的问题。(2段分析)
2.那么,木叶与树叶的的区别关键在木。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3、4段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