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生产力领域)
1、条件:
①政治:新中国建立,人民政权巩固
②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③政策: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④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指导: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1)核心内容:一化三改造
(2)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同时并举。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1)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
4、成就: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由私有制到公有制)
1、三大改造的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范围及措施:
(1)农业:试办农业合作社;掀起了兴办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手工业:试办手工业合作社;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建国后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②1953年,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 开辟了道路。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956--1966)
(一)中共 "八大"(1956年)的正确决策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主要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2)总任务: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发展。
3、评价:在八大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二)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1、失误的原因:
(1)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冒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受苏联影响,中共缺乏经验。
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具体表现: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影响: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开展"大跃进"--生产力角度
①特点: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②消极影响:A.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特点:"一大二公":大指规模大,公指公有制程度高)
②消极影响:A.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
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的 "八字方针"
1、提出: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
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核心:调整)
3、结果: 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文革(影响: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学思结合:
1、"一五计划"为什么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现实需要: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借鉴经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3、国家为什么要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前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知识体系构建】
【重难点突破】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的关系?
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4)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