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光曲》主要讲述的是: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而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
4.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段有关《月光曲》的创作传说。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指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二、检查初读收获,质疑问难
1.检查预习收获:
课件出示: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2)新词:(要求能说出大意,能用词造句)
幽静:偏僻、清静。
纯熟:指工夫深,技能熟练。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2.交流初读感受:
(预设: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3.质疑问难,教师初步点拨。
(预设: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此曲有什么联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
2.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